每年暑假,我常常會被問到相同的問題。
「阿銘,你覺得開一間咖啡店很難嗎?」
「畢業後是否要先多考一些證照」
「我應該待在台北找工作,還是先回老家?」
「開民宿要花很多錢嗎?」
「要不要先打工? 再慢慢找合適的工作?」
這些問題的背後,我簡單翻譯如下:
「到底該先找工作? 還是自己開店創業?」
關於這種問題,已經有好多人寫成書來賣了。
我當然不會白白的告訴你
會有這種疑惑,不外乎是不甘成為平凡上班族,過著一成不變的乏味生活,
而猶豫的,可能是... 在學成績不優、沒有專長、沒有資金、沒有相關經驗..等等
偏偏在我的人生中,員工和經營者這兩個角色我都參與過。
並且不論在我成為員工或者經營民宿之前,
我也都.. 在學成績不優、沒有專長、沒有資金、沒有相關經驗.. 等等
有鑑於此,那我應該還算有點資格跟各位分享。
在這之前,我先來談談自己從員工變身為經營者的過程中,所感受到最大的差別。
用非常簡單的方式來說,
不同於員工;身為一個經營者,需要一肩扛起事業上所有成敗的責任。
雖然身上背的東西不同,但卻能彈性的去支配自己的時間。
這也是掌握人生的先決條件。
既然要選擇創業,那最必備的心態是 :「自己對自己負責。」
如果本身缺乏自制力或不懂自我鞭策,那還是乖乖找份穩定的工作吧。
總之,
把事情「做完」的人叫員工。
把事情「做好」的人叫老闆。
事情做不好;又做不完,那也沒關係。
只要有個有錢的老爸也行。
很高興你讀到這裡,然後開始對創業有一點興趣。
如果覺得自己的心態符合以上資格。接著,我要告訴你~
開店或創業,從來就不是一件太難的事情。
真正的挑戰在後面。
好吧,來說故事.. (以下為真人真事,並且沒有改編)
就先從我目前的本業開始說起吧..
曾經我有位客人,是一間知名連鎖旅店的員工。
常聽他說,因為看不慣老闆在商場上的跋扈及虛偽的手段。
於是夢想著能在花蓮,開一間能伸張理念的 hostel。
他非常用心,只要有時間就跑來花蓮,住遍大大小小的 hostel當做考察。
他來到 HOME住了好幾次,每次都侃侃而談,分享各處的住宿體驗,以及各家民宿或hostel的優劣利弊。每次我們總能討論出一些想法及結論。也因為相談甚歡,後來他甚至還帶著家人一同前來入住。
但也因有話直說的風格,常常他剛步出一間旅店,
就會把住宿體驗直言不諱的在社群網站上公開。
這讓我偶而不免替他感到膽戰心驚,深怕他人都還沒踏進花蓮,
就已經先得罪了那些已經深耕多年的前輩們。
開店或創業,從來就不是一件太難的事情。
直到某天,我突然在網路動態上發現,
他已經實踐了他的夢想,承接了一間公開頂讓多時的 hostel。
就在距離 HOME不遠的幾條街。
看到他達成所願,終於能開始施展抱負,實在替他感到高興。
但稍微定睛一瞧後,卻隱隱感到不安。
第一掌
他用的是能快速達成目標的方法,直接用錢砸出一間現成的 hostel。
捷徑雖然省時,但卻不見得好走。
因為這間民宿,一直流傳著一些爭議性的風評。
好的,接著問題來了。
如果決定繼承店名,就得繼續揹負著負評;若想努力洗白汙名,那得費很大一番工夫。
而如果決定改新店名,那就會失去原來知名度;若要重新培養客群,那得費很大一番工夫。
結果這位老客人選擇了第三條路..
他先繼承了店名,努力試著洗白了一陣子,
後來再決定砍掉重練,重新培養客人及知名度。
硬是費了很大一番工夫,兩次。(想必現在功夫練得應該相當不錯)
回頭想想,當別人都在金蟬脫殼了,那何必急著搶當廟公..
第二掌
其實也和大家聊過很多次了,
你是個怎麼樣的人;你的店就是個怎麼樣的店。
如果因為有現成的裝潢或生財器具貪圖省事;
或是請設計師或裝修師傅,把店家包裝成時下最潮的風格。
結果店的風格和自己本身的調性有落差,
日子久了,也只是更突顯得格格不入而已。
正所謂..
怕熱,就不要進廚房
怕臭,就不要進茅房
怕痛,就不要進洞房..
如果你是懷著憂鬱氣質的文青,遍遍承接了一間熱血風格的店。
那… 那間店不倒,誰倒!?
第三掌
最後,那間現成的民宿,
在光鮮亮麗的外表下,卻在內部設施暗藏著致命的罩門。
如果懂得規避,不爆沒事,但爆了就非死即傷。
江湖上盛傳,只要中了化骨綿掌,就會全身骨骼盡碎而死。
我這位老客人,一連中了三掌..
於是只好等著倒數計時。
終於,半年過去。
那間民宿門口掛上了暫停營業的告示。
表面上寫著內部整修,但事實上發生了甚麼事,大家彼此也就心照不宣了。
這位創業家,有旅宿相關的專長及經驗;營運資金也不是問題,但最終仍功敗垂成。
我惋惜的是,他是否一時被成就達成沖昏了頭,忘了還有我這個在地的老朋友。
如果是因為考量彼此間距離太近,擔心會搶了我的客人而造成尷尬,
或是面子問題,所以索性不見面,那其實也真的多慮了。
化骨綿掌很威,能連中三掌很狂。
但別忘了綠氣還沒超過手肘之前都還有得救。
由此可知..
開店或創業,從來就不是一件太難的事情。
有錢就能創業,這件事你知道、我知道、獨眼龍也知道。
開店或創業,從來就不是一件太難的事情。
難的更不會是他媽的 不會、不敢、沒錢、沒時間…
開店或創業,從來就不是一件太難的事情。
重點是能否有健康的觀念,還有肯隨時修正的心態。
若執意要離經叛道特立獨行,逆練九陰真經,
要是真被你練出個自成一派,那也只能算你厲害。
但不論練甚麼武功,但請記得先別自宮,謝謝。
現實世界的發展和往往和想像中的不一樣,
為何這會讓你感到很意外?
在我成為經營者,能自由支配時間之後,常常我逮到時間就到處亂跑。
不論每天在花蓮市區溜搭;回台北還人情債的同時;或是三不五時出國深造。
從偏鄉到大城市,再到國外。
不見得一定要去所謂的知名景點。相反的,我喜歡去各地的店家。
因為那才是最能真實呈現當地民情與生活日常的方式。
不論在服飾店、餐廳、咖啡店、書店、飯店、麵包店,甚麼店我都逛。
(就像在澳門,我去最多、也待最久的地方是... 賭場 )
於是,碰到許多有趣的事情。
在中國二線城市的麥噹噹裡,我看到大家能用電視大的觸控螢幕自助點餐,
而在台灣,大家卻只能傻傻的排隊,偶而遇上某大媽插隊,就變成…更傻的傻蛋。
在日本東京迪士尼老樂園,遊客一年比一年多,門票一年比一年貴,
而台灣的主題遊樂園卻只能用削價,再搭配身分證字號碰碰樂之類的活動促銷。
為甚麼香港的星巴克能賣菠蘿包,台灣的星巴克卻沒有燒餅?
然後屌如星巴克,為何就是在義大利開不了店?
我總像患了職業病一樣,胡思亂想打量著眼前這間店,為何能廣受歡迎。
而這些商店如果放在台灣,或是做些甚麼改變,是否能變得更厲害?
這是我每趟旅行最大的收穫。
時間久了,腦袋裡累積的素材多了,就會變成一個嘮叨的大叔。
於是漸漸發現,不論談到哪種店,眼中都會有畫面呈現。
於是這些年,不務正業如我,涉足了許多不同的行業,
從早午餐店、民宿、文創商店,甚至是近期的咖啡、調酒、甜點店。
但當我搞懂開店創業的邏輯,再實地親身參與過一遍後,
我必須誠懇的再告訴各位一次..
開店或創業,從來就不是一件太難的事情。
你可以像我一樣,在學成績不優、沒有專長、沒有資金、沒有相關經驗..
但不能沒志氣、沒勇氣。
如果,你對於自己的未來,有點不一樣的想法。
如果,你不想過著日復一日,過著期待明天會不會突然賺到一天颱風假的日子。
如果,你想在哪個領域施展身手,或不知該從何下手。
又或者你根本也對經營民宿有遐想,
那根本就是我們的強項,好嗎... (這幾年騙吃騙喝都靠這個了)
歡迎你來聊聊!!
我非常樂意把這段日子以來我所看到的一切及經驗與你分享。
就像當年,台東天晴裡提攜過我的夥伴們。
這些年來,已經被問太多次 :「會不會後悔自己出來創業? 後不後悔來花蓮來開民宿 ?」
每一次,我回答的都是一樣的答案。
「我後悔。」
我後悔…,沒能早兩年踏出這一步。
好啦,我承認這是句屁話。
但也是最真實的屁話。
開店或創業,從來就不是一件太難的事情。有挑戰性的是經營。
但要擁有這些高級煩腦的資格之前,請先踏出創業的第一步,好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