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PTT上熱烈討論『班上最後一名後來都怎麼樣了? 』
讓我情不自盡,抖了一下。
首先,我想先澄清一個重要觀念。
在一個正常四十幾位同學的班級裡,不論是正著數或倒著數,
想拿到第一名,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
我們先不談那種每次都說沒看書,結果都拿高分的討厭鬼。
當班上第一名其實很可憐,因為不論再怎麼努力;再怎麼用功,
接下來也完全沒有進步的空間,只有等著被超越的份。
第一名的同學需要具備持之以恆的抗壓性,
只要想到就不禁令人悲從中來,在此我們給予極大的同情。
至於,要成為全班最後一名,也一定有過人之處。
這種同學一定也具備了堅忍不拔、忍辱負重、有始有終的意念,才有機會達成這種可歌可泣的成就。
我的成長過程,來自於傳統的觀念『好好讀書,將來才有飯吃』
小學不算,從國中開始。
父母費了很多心力,希望我成為一個有用的人。
不當地質學家沒關係,但最起碼要懂得地震跟下雨無關。
於是,我進了一所成績至上、管教嚴厲出名的考試工廠私立中學。
老師同學互不相識,選擇班級幹部的邏輯就變成一件很有趣的事。
國小畢業得市長獎的當班長,
拿校長獎的當學藝股長,以此類推~~
到最後剩下一些不重要幹部就用獎狀五張、四張、三張、兩張這樣一路把職缺分完。
小學的我很好動,於是莫名得了一張體育獎狀。
由於當過升旗典禮的司儀,後來又擔任學校的播音員,
(就是播放健康操、打掃音樂、放學音樂等等.. 那種)
所以,我又另外拿了一張『熱心服務獎』的獎狀。
於是我有兩張獎狀。
其實能夠得到獎狀是一種肯定。
國中級任老師聽到兩張獎狀的名稱之後,搖搖手說:『啊,那沒用~』
還另外附贈鄙視的眼神三秒 。
好傻、好天真如我,從此認清『德、智、體、群、美』五育並重,個屁
在收下極為勵志的眼神當見面禮之後,私立名校的生活,才剛開始。
每個人頂著三分頭,一百多位同學一起住在三間教室打通的大通舖。
考試不及格,就得拿熱融膠條自己打自己,差一分打十下。
或者扛著板凳青蛙跳。 甚麼.. 跳走廊!? 跳 操 場!!
喔,對了。及格分數是80分。
無數個發成績單的日子,我站在家門口,遲遲不敢進家門。
自卑嗎? 有一點。
無助嗎? 也有一點。
恐懼嗎? 很多。
我對讀書的目的充滿著困惑。
讀書,變成了一種煎熬。
三年後聯考,硬頸如我,一間公立高中都沒上。
(我懶得管現在升學到底被改成甚麼名字,總之當年我們稱之為高中聯招)
氣急敗壞的老爸,一口氣把接下來所有能報名的考試都報遍了。
於是我有個終身難忘,一整個都在參加考試的暑假。
還一口氣收集了七張準考證。
僥倖,後來我考上台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...
附設高級進修補習學校,俗稱建補。(已廢校…)
高中三年過去了,
這裡不來途中爆氣、突然開竅、發憤圖強那一套。
在全部都是男生的建補,只有汗臭味,沒有沈佳宜戳戳背。
不像現在小朋友個個是神童,輕輕鬆鬆就能考上大學。
那時候大學的錄取率大約是六成。
簡單來說,還是一個要落榜比錄取還要困難的概念。
然後,我又達成了一個困難的成就。
放榜了,看了報紙之後才知道的老爸,又震怒了一次。
於是,我參加了重考班,繼續豐富我的人生。
第二年,我把志願卡從最低分的學校和科系開始填起,
最後還不忘把台大法律系填在最後一個志願以表達自己的志氣。
最終,我考取了一間其實不太熟悉的學校。
於是我特別撥接上網搜尋了一下..
大學生活,好開心。
第一次自己去旅行,來到當年的墾丁,才發現…
有炙熱的陽光。
有湛藍的大海。
其實沒甚麼比基尼的沙灘。
好熱鬧的墾丁大街。
好有特色的民宿。
我在這裡拾回了所謂的,快樂。
原來,人生不只有課本、不是只有分數、打手心… 唉,算了。
於是,我默默的許下了將來一定一定要達成的夢想。
偷偷用明信片寄回給自己。
就在選修堂數最多的課程名稱叫做翹課的四年後。
我在七月底的暑修才勉強湊滿最低學分,拿到畢業證書。
學校還很貼心的附上一張歷年每門科目、當掉、重修或是低空飛過的分數,通通都寫得鉅細靡遺的成績單。
最屌的是,居然還有全班排名。
全班42、3位同學,我居然高居37名畢業呀!! (假如沒記錯的話,總之是倒數的..)
實在是令自己寡目相看。
其實我並不難過,多年來我早已練就一身寡廉鮮恥的功夫,
更重要的,是我搞懂了一件事。
也許『畢業證書』是入場卷。
但『成績單』並不是事業成就的保證書。
無論將來升官或轉職,依據的是歷來的工作表現,完全與成績單無關。
只要錄取首份工作以後,成績單就恢復成為一張紙。
況且… 全班第一名,也只能領一張畢業證書,並不會變成豪華精裝版.. 是嗎!?
那年,我應徵了幾間公司。
每一次應試,我都做足了準備,希望有與眾不同的表現。
唯獨那張倒數的成績單,每次都被我不小心故意忘記帶去應試。
後來如願進入一間上市的電子廠。
說是要雪恥 ,其實也沒甚麼深熟大恨。
若說是要證明些甚麼,那也說不太上。
為了感謝公司願意給我一個普通大學的菜鳥機會(而且沒帶成績單),
為了報答主管的知遇之恩。
為了成為一個有用的人。
我非常非常專注在工作上。
常常我加班寫報告,睏到差點從椅子上摔下來,才發現握著筆的手,還在寫著扭曲成一團的字。
常常我感冒發燒、颱風天,還是一如往常出勤,只是傻傻的希望維持製程的正常作業。
然後,漸漸我在公司站穩腳步。
很幸運被派遣到大陸廠技術支援;去日本參加電子展。
工作上的改善計畫,也有了小小的成果。
一路從副工程師、工程師,再連滾帶爬成了高級工程師。
後來還成了公司內部培訓的講師。
出乎意料,獲頒一張闊別十來載的獎狀。
非常不習慣。
最開心的,是不會再有鄙視的眼神。
這段期間,無意間發現一句話『好學生都在學校裡教書;壞學生都回學校演講。』
由於凡事不能只是聽說,
於是我以非常符合壞學生資格的身分回到大學母校。
演講廳台下第一排,坐著當年死當我微積分的系主任。
如今我站在台上。
在擺脫學校成績不好;又逃避進入社會這種普世價值之後,我已經履行了所謂的『社會期待』
我在學校慘敗,但我沒被社會淘汰。
為了不想再著再擁有『資深工程師』這種聽起來很老氣的職稱。
我把準備好久的勇氣帶在身上,準備挑戰大學那一年的夢想。
男子漢,說到做到。
現在。
我如願開了一間民宿。
其實並不算甚麼了不起的成就。
為的是打造一個讓大家開心和快樂的環境,就像自己當年的感動。
別忘了找回能讓自己開心的事,即使身處於困境之中。
從前那好幾張曾經讓我不敢進家門的成績單。
已經不是評價我的依據。
也早已不再是我的束縛。
如果,當年我成績優異,現在是否能有一樣的結果,
來達成自己的夢想。
不確定。
但我見識到了書本以外的風景。
成績單!?
總有一天,大家一起帶著笑容面對。